跳到主要內容

高雄市政府民政局

最新消息

    進入主內容區
    最新消息
    aNewsTop 105-05-12

    小黑蚊防治宣導

    發佈單位:區政監督科 點閱率:20194
    壹、認識小黑蚊
    一、小黑蚊及其危害:
    小黑蚊為體型微小的吸血昆蟲,又稱「黑微仔」。其雌蟲嗜吸人血,具低飛習性,因此常叮咬人體小腿及手肘等部位,被叮後導致皮膚癢腫等症狀,嚴重者產生過敏反應。
    二、雌蟲吸血習性:
    雌蟲於白天吸血,以中午至下午為吸血高峰。易被叮的地方以樹下、走廊、涼亭、庭院及廟口等人群經常駐足停留的地方。
    三、叮咬之處置 :
    (一) 被叮的患部可以冰敷或用冷水沖洗,以降低癢感。
    (二) 避免搔抓患部,以免引起細菌感染。
    (三) 若引發過敏反應,應立即就醫治療。
    四、生活史:
    小黑蚊完成一個生活史約需 3-4 週,分別為卵、幼蟲、蛹及成蟲等四個時期 。
    五、小黑蚊為滋擾性昆蟲,目前尚無傳播疾病的記載,2011年小黑蚊專家會議上將小黑蚊危害等級區分訂定為5個等級(如表一)
    表一、小黑蚊危害等級
    小黑蚊密度等級 參考性危害程度 各密度等級蟲數
    0 無危害 0 隻/20 分鐘
    1 輕度 1-5 隻/20 分鐘
    2 中度 6-20 隻 / 20 分鐘
    3 中重度 21-50 隻 / 20 分鐘
    4 嚴重 51-100 隻 / 20 分鐘
    5 極嚴重 >100 隻 / 20 分鐘
    貳、本市小黑蚊防治策略
    一、小黑蚊好發於氣候溫暖潮濕,其孳生源遍佈於環境中,長有青苔之處都可以是幼蟲棲地,例如房子牆角四周、庭園樹叢或大樹下、花檯(盆)下之土表、居家四周竹園土表、圍牆或坡坎牆壁、庭園之行道磚縫隙、庭園式菜園之土表、房屋四周雜物堆積處、居家旁、廟宇涼亭四周等。
    二、小黑蚊防治工作必須從「環境」及「人群聚集」著手,採用個人防護及環境管理方式,將個人防護、環境管理等各種技術與方法,依不同區域環境特性,設計有效的防治策略與做法,同時進行社區民眾與政府機關教育宣導,是未來防治工作應重視的方向。
    (一)個人防護
    1.衣著保護,使用防蚊乳液
            最簡單有效的防護方法就是穿著長袖、長褲及鞋襪,或使用有效的防蚊產品(如含有DEET)防止小黑蚊叮咬,並避免在有小黑蚊的地方逗留。不讓小黑蚊吸到人血,雌蟲就不能獲得懷卵所需的養分,故能發揮阻斷小黑蚊的繁殖的作用,這才是真正的治本方法。
    2.教育宣導
            小黑蚊是蠓科吸血昆蟲,真正的名字為「台灣鋏蠓」,並非一般的蚊子,因此許多民眾不瞭解小黑蚊,不知道如何防治小黑蚊,因此有必要推動全面性的小黑蚊防治推廣教育。
    3.叮咬防治
            小黑蚊叮咬的患部可用冷水沖洗或冰敷消腫,舒緩痛癢的感覺,也有人推薦塗抹食用白醋,具有很好的止癢效果。
    (二)環境管理
    小黑蚊幼蟲主要以藍綠藻、綠藻等藻類為食物,藻類的滋長需要潮濕的環境及適當的光線,環境中有藻類滋長的具體指標就是「青苔」。因此,避免青苔的滋生或是清除青苔,即可避免提供小黑蚊幼蟲生長的食物來源,亦可阻斷小黑蚊滋生棲息地及危害。有關防治方法如下:
    1.以鐵鏟、鋼刷刮除磚、石、坡坎、水泥表面之青苔,或以圓鍬、鋤頭翻動具有青苔之土表。可採用清水刷除青苔、高壓水柱清洗,施用除藻劑、殺菌劑消除藻類、應用透明漆或其他防水塗料上漆、彩繪牆面、邊坡等處,可發揮大幅降低藻類滋生的效果。
    2.採用植被覆蓋環境管理方式,如日照充足的區域選用蔓花生或台北草、韓國草等可密布覆蓋地表的草種。
    3.將盆栽易生青苔處覆蓋景觀砂、碎石等資材。
    4.周圍水溝與藻類滋生環境實施除藻。
    5.裸露地表利用植栽、碎石、細砂、木塊等進行披覆,或定期翻動土表。
    6.避免積水增加環境濕度。
    7.牆面以高壓水柱清洗或刮除後,以彩繪防止青苔再生。
    8.加裝有效阻隔的的防蟲紗網。
    (三)化學防治
            在小黑蚊危害的高密度區,可使用合格的環境衛生用藥進行緊急化學防治撲殺成蟲,快速降低成蟲密度,並配合個人防護及管理幼蟲棲地防治做法,方可有效處理小黑蚊問題。
    1. 以QRCode分享:小黑蚊防治宣導
    回頁面頂端